中国网财经6月19日讯(记者魏国旭 舒越)正在冲刺港股IPO的科伦博泰,公司官方微信近日发布招募公告,将进行一项在携带RET融合或突变基因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评价KL590586胶囊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和有效性的开放、多中心Ⅰ/Ⅱ期临床研究。
据科伦博泰披露的聆讯后招股书,KL590586是第二代RET靶向药产品A400的药物代码,A400是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目前,科伦博泰正推进差异化及具有临床价值管线的33项资产,已建立14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管线,其中5款处于关键试验或NDA注册阶段,包括两项核心产品SKB264的TNBC (3L+)和A166的ER2+ BC (3L+) 适应症。
两款核心产品“命运不同”
两项核心产品中,SKB264去年5月已由科伦博泰有偿许可默沙东中国以外区域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首付款为4700万美元和不超过13.6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上市后的净销售额提成。不过,科伦博泰在交易中获得的首付款比例并不高,这也引发了市场争议。作为对比,今年2月,康诺亚子公司KYM与阿斯利康就CMG901订立独家许可协议,获得6300万美元的预付款及最多11.25亿美元的额外潜在付款。
另一核心产品A166却未获得默沙东青睐。对此有分析认为,一方面是由于A166的设计采用的是科伦博泰更早一代的技术,另一方面HER2 ADC管线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HER2 ADC的临床管线数量达十余种,其中不乏已进入III期临床的药品,如TAA013。A166也和已获批的部分产品一样的存在眼毒性,截至今年2月9日,93.8%的患者出现TRAE(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与眼部相关且可逆。
在招股书中,科伦博泰未披露向其他MNC药企授出了A166权益,仅表示曾与科伦研究院、Levena、Contortis和SRNE达成共同开发协议。其中,SRNE今年年初宣布已经申请进入破产程序。
由于包括两款核心在内全部的产品目前还没被批准上市甚至仍处于试验阶段,科伦博泰在招股书中坦承了失败风险,称“可能不得不因各种原因暂停或终止候选药物的临床试验,包括不良结果或发现参与者正面临不可接受的健康及安全风险;候选药物在临床开发过程中的任何时间或阶段可能会遭遇失败,其将对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科伦博泰的核心产品集中于ADC赛道。作为一个“古老”的药物概念,ADC也面临PD-1/PD-L1 抑制剂的追赶,如“PD-1+ADC”的联合疗法,亦是ADC治疗的新尝试。根据TDM1与PD-1、CTLA-4联用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ADC能够触发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使大量T细胞浸润肿瘤,从而提高免疫治疗效果。
研发团队稳定性需关注
近两年,ADC药物突然杀回医药界,被各MNC药企重金押注,围绕ADC的重磅授权与合作交易越发频繁。
科伦博泰也表示,有不少公司在寻求与其接触、合作,这是研发实力的体现。自研发带头人王晶翼博士2012年加盟后,公司开始立项研发ADC产品,通过临床前转化医学研究、临床阶段研究等方面的摸索,十余年积累了大量临床数据、非临床数据、药理毒理数据、转化医学经验。2021-2022年科伦博泰分别投入7.28亿元和8.46亿元研发开支,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有1155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766名,占比66.3%。
不过,科伦博泰也需要面对科研团队流失的风险。去年3月,科伦博泰母公司科伦药业公告称,王晶翼博士除继续担任科伦博泰董事职务外,申请辞去包括科伦药业董事职务在内的以及公司其他子公司或企业的相关职务,其中包括科伦博泰总经理职务。
此前,科伦博泰原CEO薛彤彤离职创立苏州宜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业务同样是ADC领域。当时科伦药业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曾表示,关于“宜联生物公司官网创始人简介”的消息是不属实的,从公司离职的人员都签有保密承诺,公司会密切关注其后续的各类行为,如果涉及侵犯公司的知识产权、技术或商业机密,公司均会用有效的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科伦药业还表示,ADC是当下的资本风口,没有公司离职人员的创业,也会有其他人参与到该领域的研发中,市场竞争会永远存在,公司就是从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这一并不足以为惧。
据宜联生物官网,公司于2020年成立,业务是ADC和相关技术的创新药物开发,薛彤彤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目前开发有TMALIN技术平台。据公开信息,基于TMALIN平台,宜联生物已有两款分子(B7H3 ADC、HER3 ADC)在中美同步获批临床,DLL3 ADC(YL212)与再鼎医药达成合作。
(责任编辑:李春晖)
登录查看全部内容